文/图:朱梁
[TechWeb报道]2012年,20岁的ThinkPad身着新装、以全新风格出现在人们眼前,并准备迎接他的下一个黄金十年时,一个针对其全新巧克力键盘设计的质疑之声悄然而至。有人说此番“大改款”触碰了“黑迷”的最后底线,有人说这是ThinkPad 20年设计史上最糟的一次变革,甚至还有人臆测这是ThinkPad新一轮Cost Down的开始……
其实在笔者看来,ThinkPad此次最富争议的进步,恰恰印证了安迪•格鲁夫在《只有偏执狂能生存》书中提及的那样——“大多数战略转折点并非轰然而至,而是像小猫咪一样毫无声息地悄然逼近,通常只有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才能豁然开朗。”
弹指间的键盘奇闻
不得不说,键盘是ThinkPad 20年传奇生涯中的一个奇迹。在个人计算机的众多核心部件中,没有哪个品牌能像ThinkPad那样,通过键盘让人们认识、了解并喜欢上它。而ThinkPad键盘设计所遵循的人机互动理念,亦在越来越注重用户体验的最近几年产生了无数经典案例,其中最近、最经典的一次就与苹果有关——2007年,史蒂夫•乔布斯成功运用跨时代的多点触控设计让iPhone征服了全世界。
20年光阴,ThinkPad与他引以为傲的键盘诞生了无数奇闻轶事。你可能听说过PC领域的“安迪•比尔”定律——英特尔主导硬件性能、微软引领软件应用,携手带动整个PC产业升级。但你可能不知道,即便在Wintel联盟无比强大的光环下,ThinkPad的历次更新换代,最受老用户关注的并非性能提升或软件更新,而是其键盘设计。以至于每当新款ThinkPad“谍照”出现在互联网上时,用户总是率先对其键盘设计品头论足,并在“位居其中”的键盘风格的衬托下,对整机造型加以咀嚼。
即便在“后PC”时代的今天,当各种以“触摸”为主导操控方式的移动智能终端统领内容分享端时,ThinkPad仍能凭借看似老套、传统的键盘设计称霸内容创作端,成为一种备受用户喜爱和推崇的传统技术。这种另类的对PC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堪称一绝。
源于历史的争议
谈及ThinkPad键盘,资深ThinkPad用户恐怕不会忘记600 Series(俗称ThinkPad 600系列)。作为过去和现役旗舰T Series的前身,600 Series旗下的600、600E、600X三款机型拥有多项业界创新,但其中最著名、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就是其键盘设计。若将人们对600 Series键盘设计的赞美之词进行总结,归纳后大致如下:合理的布局、稳固的支撑、弹性十足的键程以及绝佳的手感。也正是14年前这款经典机型的问世,拉开了ThinkPad键盘传奇的序幕。
以T Series为例,从T20 Series(T20、T21、T22、T23)到T30 Series(T30),从T40 Series(T40、T41、T42、T43)到T400 Series(T400、T410、T420),十多年来,ThinkPad的键盘设计曾历经多次修改,仅功能方面就陆续添加了音量调节、Win、翻页、ThinkVantage等快捷键。但从整体风格与键盘布局上看,2011年发布的T420与1998年问世的600X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十多年来,ThinkPad近似顽固地保持着7排按键设计,键帽造型也一直延续传统方块状。
正因为这根深蒂固的传统,令ThinkPad键盘的“变脸”之路颇为坎坷。
2010年1月,首款搭载AMD移动平台的ThinkPad X100e正式发布,并在上市之初遭受热议。反对者除了对AMD Athlon Neo处理器的性能和红色外壳持保留意见外,还因X100e首次采用巧克力键盘而对ThinkPad键盘的设计方向产生质疑;紧接着,主打个人商务的全新系列ThinkPad Edge于同年问世,该系同样采用了6排按键设计的巧克力键盘,结果可想而知,经过一阵激烈的观点碰撞,保守派因这两大系列定位中低端、不足以撼动ThinkPad大局为由,终止争论。
直至2012年5月,ThinkPad全系新品发布在即,人们顿时明白联想此前在X100e和Edge上“试水”绝非简单地“玩玩”而已,在延续14年传统造型之后,ThinkPad著名的键盘设计正迎来它的首次真正变革。
于是,就有了本文开篇那一幕。
事实胜于雄辩
保守派之所以强烈反对ThinkPad键盘“变脸”,原因无非有三。首先,正如前面所说,他们不愿改变根深蒂固地传统,包括使用风格与使用习惯;其次,他们对ThinkPad传承精华的偏爱,加深了对创新的怀疑;最后,他们不希望有着商用笔记本标杆美誉的ThinkPad日趋时尚化,失去ThinkPad独有的那份精髓,并进而借题发挥,担心ThinkPad品质不在。
那么事实究竟如何?
笔者多年前的一篇《ThinkPad技术探秘》曾对ThinkPad键盘设计做过深入分析,事实上发展至今,ThinkPad键盘背后的精华并未发生本质变化,即便是现在倍受争议新款浮岛式设计也不例外。
我们先看传承的部分。为表述方便,这里分别将传统键盘与新式键盘简称为“老款”与“新款”。
对称弧键帽:新款与老款完全一致。每个键帽均按人体工程学标准设计了一定弧度,增大了指尖与键盘的接触表面。这种经过长时间研究得出的“中央下沉”式弧形被称为“对称弧”(symmetrical curve),它不仅能与手指保持完美契合,更能有效减少输入过程中的“误碰”,从而保证快速敲击时的准确。
“X”型支架和“鼓”型弹片:新款与老款完全一致。人们对键盘手感好坏的第一直觉在于紧凑感,换言之,如果键帽在敲击时会发生摇晃不稳的现象,那么松垮、发散的敲击肯定无法营造出舒适的使用感。在ThinkPad键盘下方,设计师在厚度不足1mm的键盘电路板上安置了一个“X”字形支架,并让其牢牢“抓”住键帽。得益于该设计,ThinkPad的键帽不仅不会出现倾斜,更能让键帽在保持水平的状态下垂直运动,从而获得稳固的敲击感。
全尺寸设计:新款与老款完全一致。键距(键帽中心至键帽中心距离)同为19mm。
合理的颜色搭配与布局:新款与老款几乎一致。
多功能快捷键:新款与老款完全一致。均包含音量控制、麦克风控制和ThinkVantage。
TrackPoint:新款与老款完全一致。
防泼溅+导水孔设计:新款与老款完全一致。
白纸黑字,你能看到几乎所有传统ThinkPad键盘中经典元素,新款键盘毫无保留的给予传承。既然如此,联想为何要大动干戈、费时又费力地将新式键盘设计推向市场?难道仅仅是为变脸而变脸?
这显然不是大和实验室头脑发热后的产物,请看ThinkPad键盘 “大改款”的改进部分:
键帽表面积增加30%:与老款相比,新款键盘的键帽重新优化了“对称弧”,令其表面积增大30%。此举进一步增加ThinkPad键盘的适应性,无论你是五大三粗的纯爷们还是小巧玲珑的萝莉,都能快速上手。
键帽边距增大5倍:键盘四周不乏灰尘污物,日积月累,轻则影响键盘手感,重则导致键帽弹性失效,并影响用户健康。针对老款键盘键帽边距(两个相邻的键帽之间的距离)太过紧密,杂物不易清理的问题,新款键盘将其扩充5倍。日后,你只需定期将ThinkPad翻转,大部分杂物即可顺着缝隙倒出。
噪音改进:通过新材料的使用和对原有支架结构的微调,大和进一步降低了原本就不大的击键声。
新增背光功能:别认为这是ThinkPad效仿苹果的一次无聊之举。事实上如果你经常深夜躺在床上上网,就会发现ThinkLight键盘灯并不完美,而键盘背光功能恰恰最佳辅助。
六排式布局:这是最富争议的部分,打破了ThinkPad多年来延续的七排式键盘布局。关于这项改进,你只需结合自身使用经验,联想自己究竟用过几回老款七排式键盘中最上方一排(位于右上角),以及能否“盲打”到最上方一排的按键即可。是的,老款键盘中的“第七排”使用率太低了,而且很不方便。对笔者而言,最常用的只有Fn(左下角)+Pgup(右上角)来开启键盘灯,这部分可以做到不看键盘“盲打”,至于其他的,还是要将眼睛离开屏幕。
浮岛式/巧克力风格:这是另一个争议焦点。浮岛式/巧克力风格的键帽设计其实多年前便出现在高端消费级笔记本中,深受用户喜爱。而正是看到新款造型的火爆人气,近年来无论笔记本制造商还是零部件供应商都不遗余力地大力推广,就连一向特立独行的Apple也不例外。当纯正商务定位的新款奥迪A6L通过改变前后灯具造型来迎合汽车运动化、年轻化的发展趋势时,或许我们更应该对ThinkPad这种打破十多年一成不变的“变脸”给予理解和支持。当然,即便你对这种外观设计风格持保留态度也是正常的,因为风格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
创新不惧“九斤老太”
你一定记得鲁迅作品《风波》中的“九斤老太”,在她老人家的眼中,新的总没有旧的好、一代不如一代,而她的评判标准则是在今天看来十分可笑的出生体重。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例子。即便是IT领域如此窄众的ThinkPad键盘一例,我们也能时常听到 “一代不如一代”的声音。这些“九斤老太”以600 Series、T20 Series等IBM时代的ThinkPad机型为标准,对新品及其背后的新技术和新设计嗤之以鼻。而当被问及具体原因时,他们拿出的却是同样不具说服力的臆测。
作为一名ThinkPad资深用户,笔者有幸经历并体验了自1998年至2012年的绝大部分ThinkPad产品,若以今天我们关注的键盘技术为例,那么笔者首先将揭穿600 Series的神话——手感不怎么样。
是的你没看错,14年前的ThinkPad 600 Series的键盘手感并不像媒体描述的那样神奇,甚至可以说非常一般。其原因在于,ThinkPad 600 Series是13.3英寸、内置光驱的“两轴”机型,在当时的技术限制下,为保证机身强度,设计者将600 Series的C面设计成一个整体,也就是说600 Series的键盘和主板之间多了一层金属板,而正得力于这层金属板的稳固支撑,带给600 Series坚实的击键感。但因早期键帽支架工艺的限制,600 Series键盘的回弹力与韧性远不及T40 Series之后的任何一款ThinkPad,键感生硬,长时间敲击会出现指尖疼痛感。
至于另一款被吹捧的T20 Series,其键盘手感本身是一个笑话。以T23为例,虽然当时IBM改进了键盘支架的结构,使其弹性相比600 Series有所改善,但因T20 Series机型取消了600 Series机型中的那层金属底板,仅靠键盘背后的四根4根铜柱支撑,因此其键盘多个区域出现严重“下陷”,松垮的击键感毫无手感可言。写到这,笔者还依稀记得当年为改善T23键盘手感,不惜动用各种DIY手段为其键盘增加支撑点,但最终仍以失败收场的情形。
直至T40 Series时代,ThinkPad的键盘手感才算真正进入新纪元。不断改进的键帽结构与底部支撑方式令其手感渐入佳境。而到T60 Series时代,随着机身内部防滚架的加入和防泼溅+导水孔技术的引入,ThinkPad的键盘开始在技术、功能以及舒适性上趋于完美。其中防滚架的精心布局为键盘支撑起到了很好地辅助作用,至于防泼溅+导水孔技术的优势就不多说了,尽管600 Series是ThinkPad旗下首款加入导水槽设计的机型,但是笔者那台600X还是戏剧性地彻底报废于某日清晨不慎泼洒在键盘上的半杯水。
尽管我们已进入产品质量不断下降的快餐化时代,但在日新月异的IT领域,随着人体工程学、材料学、仿生学等一系列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着实找不到“一代不如一代”的理由,当然,各位喜闻乐见的价格例外。
放心选购你喜欢的ThinkPad吧,除了名气,他们都远胜“传说”中的600 Series。
一位才华横溢的美女,在她20岁生日之际身着时尚新装走出家门。无论路人投以惊讶、羡慕、嫉妒还是鄙夷的眼光,她的谈吐、素质、气质、修养均未改变。她将继续凭借焕然一新的面貌和一如既往的才华,获得人们的认可与喜爱。
( 责任编辑: 黄哲 )
与 联想 ThinkPad 相关的新闻有:
与 联想 ThinkPad 相关的博文有:
(共有 条评论)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