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加个AI,转手就能卖万元?
一面镜子,加个AI,摇身一变成为了“智能健身镜”,售价也飙升至近万元。它,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在商家所绘制的蓝图中,它是一个科技健身产品,未来能创造出千亿美金级的公司。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在小红书、抖音上做了一大波营销后,这个被号称“神器”、“黑科技”、“网红产品氛围”的镜子,并未引爆消费市场。从天猫、京东平台来看,广告投放量最高的产品,月销量也不过300台。
面对这面价格不菲的镜子,人们开始疑惑:
后疫情时代,人们的居家习惯养成了吗? 这块市场是否真有可持续的需求和商机?
3、加上付费内容,近万元的健身镜,是智商税吗?
新浪科技通过走访,来揭晓答案。
智能噱头:依赖手机,不太“AI”
周末的午后,位于成都天府新区商圈的FITURE体验店里传出健身教练激情昂扬的声音,但在这个时间段,这间小小的店面仍显得冷清——入店体验的人只有零星几位。
这是一间十平米左右的底商店面,店内主要产品除了几个广告立牌,只有三面健身镜——正是FITURE推出不到一年的旗舰款和尊享款主打产品。
从外观来看,几款健身镜模式新颖、外观设计时尚简约,更像是一个超大镜面显示屏。同时,两款产品价格也较贵,比一般的跑步机、动感单车等健身器械高出数倍——资料显示,FITURE最早于2020年10月推出售价8200元的尊享版健身镜,半年多后,又推出售价4800的旗舰版,促销价3800元,不到尊享版价格的一半。
据体验店工作人员介绍,两款产品的区别,一是屏幕分辨率,二是尺寸大小、外观设计以及音响效果,课程内容和服务、AI技术并没有差别。
开始体验之前,工作人员推荐了力量型训练体验课。据其介绍,力量塑形类的课程会更容易被AI识别和纠正,爵士舞、Hiphop这些动感强一点的舞蹈的动作识别难度较高。
一场体验下来,新浪科技发现,相比较在手机上用keep、跟着电视上的乐刻直播课练习,智能健身镜的沉浸感、视觉体验较好。但这面“魔镜”也存在诸多不足,并非像宣传的那么神奇。
首先,从产品技术来看,一方面FITURE主打的AI动作捕捉功能,存在明显的捕捉延迟。比如体验者胳膊未抬起,过了两三个动作之后,镜面才会出现胳膊未抬起的提示,同时纠正话术简单、常规、模式化,缺乏趣味性。
另一方面,在AI语音技术相对成熟的今天,所谓的智能健身镜竟然没有语音纠错功能,以至用户在大汗淋漓做动作的同时,还要紧盯着屏幕右侧并不明显的纠错提示文字,极大地增加了训练困难程度。同时,用户也只能通过手机App或者小程序连接,来选择和操控课程进度,目前还不支持智能语音助手操控,对于手机的依赖性强。
此外,一些人认为花几千块钱买一面镜子就可以将私教请回家,这种想法实在不太现实。从目前的技术和内容来看,在家庭场景下,健身镜的出现确实让居家健身有了一定的升级,但智能健身镜互动性并不强,还远代替不了私教。
私教除了提供基础的健身知识,还有鼓励和督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实时纠正动作错误,给予相应的保护,避免运动损伤。目前来看,健身镜主打的AI动作捕捉技术、内容趣味性等还有很大的升级空间。
百镜大战:多家入局,价格战一触即发
虽然这面镜子还不够智能,但FITURE的出现,已经在消费者和资本市场吸引了一大波关注。这家2019年才成立,只推出了两款同类产品的公司,目前已获得3.91亿美元融资,投资方不乏腾讯、红杉资本、金沙江创投等知名企业和投资机构。
健身镜是真的火吗?居家健身需求又是否是伪需求?
时间倒回到2020年疫情期间,《健身环大冒险》突然火了,在多个平台一度脱销缺货,价格也被炒高三倍。这款任天堂2019年发售的体感健身游戏,让更多人的居家健身需求进一步被唤醒。
而早在疫情之前,美国一家叫Mirror的高科技健身镜已经于2018年前推出,用户可以在镜子上观看健身课程并纠正自身动作来完成健身训练,Mirror主要通过1495美元的硬件费用和39美元每月的内容会员费向用户收取费用。
Mirror一经推出大受欢迎,在4年期间累计获得了7480万美元的融资。2020年6月,加拿大运动品牌lululemon斥资5亿美元完成了对Mirror的收购。
高涨的居家健身需求、国外Mirror模式的成功,让国内市场眼前一亮,
先是初创公司FITURE,在Mirror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了AI功能,酝酿出了一款售价高达8200元的智能健身镜产品,并于2020年10月发售上市。
很快,像FITURE一样的模仿者如雨后春笋般蹭蹭冒出。仅在2021年5月(上海体博会期间),就有至少4款智能健身镜品牌或产品扎堆发布,其中包括乐刻、咕咚这样的运动平台,以及亿健这样的传统健身器材制造企业。
不同于FITURE上来就八千多的售价,一些后来者不断把价格打低。这让这家本来想走高端路线的初创公司,又在半年后推出了更便宜的低配版。目前来看,乐刻运动推出的LITTA定价在2499元,活动价1999元。而其他品牌的健身镜,大多定价在2499-3999之间。FITURE入场就7800的价格,确实有些高了。
根据资料显示,FITURE的成本并不低,一是高昂的研发成本,二是铺开营销的推广成本。不过,在百镜大战下,未来健身镜领域或将掀起一番价格大战。而这些市场玩家,又有多少能经得起价格战?
行业通病:同质化严重,有效专利匮乏
专注专利检索数据库的智慧芽PatSnap告诉新浪科技,据智慧芽数据显示,国内已公开的直接以“健身镜”申请专利的数量约36件,其中有效专利28件。申请人分布较为分散,每家公司在相关专利的申请量均为个位数。
不过,从专利类型来说,相关专利主要为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目前还未有被授权的发明专利。从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来说,暂未显示出目前的健身镜产品具有明显的核心技术竞争力。
在刚刚过去的体博会上,有很多款健身镜齐齐亮相,各路玩家大同小异,并没有明显差异化的产品出现。
显然,单靠健身镜,无法撑起一家公司,更重要的是内容和产业链。
乐刻创始人韩伟就曾指出,“健身镜只是提升用户居家健身体验的解决方案之一,可以把健身镜理解成用户触达居家健身服务的一个链路,盈利应该来自于健身镜背后的内容和服务。”
健身并不是简单的服务,需要多个环节配合,不可能靠一款产品来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相比乐刻、咕咚、亿健这些原本就又健身内容、产品生态积累的市场玩家,初创公司FITURE,似乎并不能占到优势。
不过,市场空间是可观的。根据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与尼尔森IQ合作发布的《2021年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显示,用户对健身器材智能化的具体需求主要是“软件+内容+饮食+健康”管理,呈现产品服务综合化发展趋势。
疫情的来袭,为家庭健身市场带来了机会,当下的环境让大家更加重视健康,原本匮乏的健身文化被唤醒。
不同于人们把一台笨拙的跑步机或动感单车搬进家,或者在视频网站、keep及乐刻等运动平台上搜索健身课程,然后照猫画虎地模仿动作。智能健身产品,提供了在居家场景下,沉浸式、互动式、娱乐化的健身体验。
只不过,当下的市场,除了前文提到的产品本身存在问题,用户习惯还需要被更大程度地教育和引导。数据显示,美国人在健身房会员卡上的花费一年就有300亿美金,这个数字一直还在增长。而根据《2021年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我国2020年大众健身年平均总消费为4200元,2021年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不过,从健身会员数(健身人口)渗透率的趋势来看,中国同美国、欧洲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然而在如何持续有效的健身这件事上,这些科技、健身公司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比如增加健身镜互动性、内容趣味性、技术突破等。
一夜之间,智能健身镜市场被唤醒。但市场繁华的表象之下,健身镜产品本身还需要有一段长路要走。
您可能也感兴趣: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八卦爆料,全天跟踪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
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
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
1.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
2.在添加朋友里,搜索关注TechWeb。
为您推荐
苹果7月29日凌晨发布第三财季财报 已预计疫情会影响营收
360数科、蚂蚁集团等入选中国信通院“业务安全推进计划”成员单位
汽车巨头Stellantis警告:EV再不降价 汽车市场将会崩溃
加码电动汽车和豪华车业务 梅赛德斯-奔驰将向欧洲工厂投资逾20亿欧元
消息人士:特斯拉得克萨斯超级工厂每周最多已可生产5000辆Model Y
英特尔CEO:若美国会不落实芯片补贴法案 将优先考虑在欧洲建厂
美FCC成员要求苹果谷歌从商店中下架TikTok
Spectricity与X-FAB共同推出用于移动设备的光谱成像解决方案
更多
- 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取消 飞猪暑期机票预订量增超2倍
- 工信部等六部门:到2025年新建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PUE优于1.3
- 360数科、蚂蚁集团等入选中国信通院“业务安全推进计划”成员单位
- Strategy Analytics:6.18网购节智能手机销量为1400万部 同比下降25%
- Spectricity与X-FAB共同推出用于移动设备的光谱成像解决方案
- 美光针对数据中心推出业界首款基于176层NAND的SATA SSD
- B站小视频APP“轻视频”今日正式停运
- 商汤科技管理层作出自愿禁售承诺 对本集团长期价值及前景充满信心
- 阿里云李飞飞:中国云数据库在很多主流技术创新上已经领先国外
- 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百度网盘首批捐赠10万套百度网盘企业普惠版
更多
- 西门子和英伟达合作扩大数字服务 以Omniverse平台创造工业元宇宙
- 苹果7月29日凌晨发布第三财季财报 已预计疫情会影响营收
- 汽车巨头Stellantis警告:EV再不降价 汽车市场将会崩溃
- 加码电动汽车和豪华车业务 梅赛德斯-奔驰将向欧洲工厂投资逾20亿欧元
- 消息人士:特斯拉得克萨斯超级工厂每周最多已可生产5000辆Model Y
- 英特尔CEO:若美国会不落实芯片补贴法案 将优先考虑在欧洲建厂
- 美FCC成员要求苹果谷歌从商店中下架TikTok
- 分析师:亚马逊将来可能会分拆云业务 估值或可达3万亿美元
- 零售店消息称苹果M2芯片版MacBook Air将于7月15日发售
- 外媒: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仍在向德国出口长续航版Model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