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企业中国式创新如何突围?
鲁锐 潘沩
《21世纪》:如果Evernote的创业者在中国,他们是否可能做到今天这么大?
周鸿祎(微博):如果Evernote在中国,很难变成一个独立的软件或者独立的公司,往往会变成大公司里面的一个功能,它的一些商业模式,比如收费模式,很难实现,而且大公司可能都会用免费的方案来做,所以在中国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出现一家真正像苹果这样的公司。
《21世纪》:有人总结中国许多公司的商业模式,统称为CTC: Copy to China,您怎么看?
田溯宁:过去Copy to China肯定是一种主要的模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无论是阿里巴巴(微博)还是腾讯,包括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有一些创新,虽然这些创新可能是在商业模式上更多一些,并不是根本性的创新,像搞个搜索,或者开设社交网络的创新,我觉得在商业上进行的创新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关键还是基于中国这样的广大用户市场。
首先你得想创新,另外创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关注技术的变革,尤其是技术架构的变革。现在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大数据,整个变化的时代,抓住这种技术架构的创新才能开发出自己的产品。大数据非常重要,Big Data已经成为云计算的重点,如果能够抓住这些,中国未来10-15年应该会出现本土化能够影响世界的互联网企业。
周鸿祎:一个人在创业的时候会发现,所有你能想到的方案,都有很多聪明人能够想到,甚至已经在做了。所以我还是主张创业者应该抛弃一些概念,什么O2O、SOS、SoLoMo。我觉得应该多去发现用户真实的需求,然后做出有价值的产品去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才是创新的来源。
很多概念其实跟老百姓、跟用户没啥关系,这些都是产业评论家喜欢用的词汇,实际上用户并不会因为你用了某个概念就用你的产品,用户还是会问你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这个产品给我解决了什么问题?帮了我什么忙?为我创造了什么价值?”所以我还是主张创业者创新应该脚踏实地,远离这种乱七八糟的概念,更多地聚焦在自己涉及到的生活和工作中,比如用户遇到了哪些问题,怎么去解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创新还是藏在这些细节之中。
《21世纪》:除了大公司对创新的制约之外,您觉得像我们整个法律的环境,或者我们政策的环境以及创业者自身的问题需要突破的都有哪些?
周鸿祎:这个问题非常好,从政策法律环境来讲,中国是有相关的法律,但是没有真正使用过。对于大公司利用自己垄断的优势市场地位,比如抄袭小公司、捆绑等等其实是没有什么惩罚的,在美国微软就用不少方法扼杀了Landscape,但是后来美国司法部和欧盟都对微软开出了巨额的罚单,这种案例其实很重要,对于美国很多大型企业都形成了一种威慑和约束。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是,我们国家的舆论环境和文化其实是一种胜者王侯败者寇的文化,我们崇尚成功,所以公司成功了、上市了,有了很好的收入,我们就不管他们是怎么弄的。这样的话就使得大公司为了成功更加肆无忌惮,即使抄袭、扼杀了很多创新,但是他们的收入不断增加。
另外,我们中国人在骨子里是害怕失败的,我们也鄙视失败,大公司在抄袭,因为大公司也害怕自己创新不成功被人笑话,所以抄袭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做法。很多小公司也不愿意创新,因为创新意味着失败率比较高,大家都害怕失败,都不愿意创新。
从创业者本身来说我觉得存在着几个问题,一个就是目前的这种环境确实是一方面,形成了一种“劣币驱逐良币”,另外很多创业者不一定具备创新的能力,创业的基本素质是什么?就是创新能力,创业者一定要创新,不创新是没有出路的。
创业者如何在大公司中突围?
《21世纪》:那大公司是否会成为小的创业公司长大的阻碍?
俞永福:大公司对于产业的创新是有阻力的,也不光是在中国,在美国也是一样。原因很简单,大公司是最不需要创新的,因为大公司是最不希望产业发生变化的,因为他们本身是产业的既得利益者,这个产业没变化它会是持续领先的,所以它是最怕创新、最不愿意创新的。
第二,在中国显得比较突出的,在中国对于中小创业者的保护是不足的,所以导致大企业的这种横行问题也是比较严重的。同样的事情,你觉得美国大公司不想做吗?他们一定想做,只不过如果做错了付出的代价,有人能够通过一些规则制约他们,不允许他们这么做,所以这个是很重要的。
举个例子,美国的运营商在从事互联网业务方面是有很多限制的,因为美国的电信监管机构对于运营商参与互联网服务是有相当多限制的。但是我们看到在中国对于互联网的竞争环境其实没有太多的外部力量或者规则进行保护,更多的是这种比较原始的商业环境,靠的是企业之间的拼杀,或者用张朝阳的话就是“丛林法则”。
《21世纪》:那你觉得对于中小创业者如何能够突破,在“丛林法则”当中幸存下来?有些什么具体的招儿?
俞永福:我觉得是这样,环境的改变不是一个企业能够左右的,最终你还是要改变自己,你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你就要改变自己才能活到明天。对于创业企业我们过去几年的心得来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
第一就是创新的速度,一个大公司永远是抄你已经发布的产品,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办法抄到你没有发布的产品,因为你自己的商业保密做得不好,那么核心就是你自己的下一个版本能否比上一个已经发布的版本有所提高。用户对于互联网产品在某种角度来讲是最没有忠诚度的。所以创业的中小企业一定要非常清晰,用户关心的是谁的产品做得最好,所以在这点上是非常坚持的,制胜的法宝就是产品,所以第一个关键就是创新的速度一定要能够保持住。
第二就是要非常专注,你跟大公司拼资源是拼不过的,最重要的是你要把自己变成一根针,而不是一只手掌什么都做,要穿透大公司的脚,所以专注很重要,你要集中公司的所有资源来做一件事。
其实创业公司不是在跟大公司竞争,是在跟大公司的一个部门在竞争,或者和大公司的一个团队在竞争,这才是实质,核心就是我们要比他们更专注,因为专注才能专业,所以我觉得这是第二个关键,一定要专注,不能分散,其实大公司希望你分散,一分散就容易各个击破了。
第三就是构建自己的产业链,或者换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统一战线”,因为大公司一年要做很多事情,反过来说他们树敌无数,他们的竞争对手都是你的合作伙伴,你看它的体量大,但是你把除它以外的资源联合在一起你会发现你的体量比它大得多。这三点是UC过去几年非常坚持的跟大公司竞争的战略和战术,一是创新的速度,二是专注,三是统一战线。
周鸿祎:从悲观的角度来讲,目前中国环境下的互联网巨头还是有比较大的优势,而且他们跟美国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中国公司互相抄袭的现象很严重,不仅仅是大家抄美国的,实际上这些大公司也在抄小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互联网当中的小公司创新会被大公司绞杀,这就是为什么在今天真正像美国那样比较创新、能够独立做起来的项目并不多。
反过来对于年纪轻的创业者来说,创新很多时候也需要一种精神,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另外我觉得不要怕做少数派,不要怕别人不理解自己。
另外我认为中国要对行业里的这种垄断巨头对于创新的扼杀,需要通过反垄断的方法,通过舆论的批评形成一个抄袭和扼杀创新可耻的氛围,否则创业者们还是很弱势的。假如美国也这么玩,我估计这些公司在美国也起不来,这可能是很多拦住创新创业者的障碍。
田溯宁:过去从硅谷的创新,最早都说惠普(微博)是巨头,出现了苹果,出现了微软,那个时候微软是巨头,垄断了世界,最后也出现了Google、Yahoo在冲击微软的模式,现在Google、Facebook也超过了Yahoo,我认为大公司有大公司的问题,我相信这种创新的力量对于年轻的企业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将来涉及到数据和数据的算法,软件技术的开发等等。你看Evernote最早只有两三个人,我始终觉得创业者总是有机会的,只要有这种理想,敢干。
您可能也感兴趣: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八卦爆料,全天跟踪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
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
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
1.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
2.在添加朋友里,搜索关注TechWeb。
为您推荐
丰田将向北卡罗来纳州新电池厂再投资21亿美元 投资总额达59亿美元
苹果App Store去年创收1.1万亿美元 超九成归于开发者和企业
外媒:苹果MR头显设计独特复杂 给生产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iPhone 15 Pro Max核心参数曝光:首发3nm A17芯片+8GB内存
机构数据显示特斯拉Model Y一季度在国内销售9.44万辆
马斯克深夜到访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新款Model 3或将量产
阿里影业2023财年经调整EBITA盈利2.95亿元 同比增加106%
周鸿祎:多模态大模型+物联网 是下一个风口
FF 91迎来交付时刻 贾跃亭开抖音造势 你愿意再次为梦想窒息吗?
更多
- 理想5月交付28000辆新车,首次实现百亿级月收入
- 魔搭社区举办AI编程马拉松大赛,获胜队伍有望共享千万美金风投资金池
- 「京东京造」携手「什么值得买」打造618好物清单
- 专访亲宝宝冯培华:探索母婴领域“类ChatGPT”的大模型应用产品
- VectorPath加速卡已通过PCI-SIG的PCIe Gen5认证
- 哪吒汽车5月全系交付13029辆 同比增长18%,哪吒GT交付1716辆
- 360孙浩:进军SMB市场,360安防产品有独特优势
- 再创品牌新高 广汽埃安5月销量45003辆,同比增长114%
- 高通骁龙8 Gen3参数曝光:5颗大核加持 小米14系列或将首发
- 推动安防行业新升级 360智慧生活举行视觉大模型及AI硬件新品发布会
更多
- LG新能源和现代汽车集团将斥资43亿美元在美合建一家电池厂
- 外媒称国内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已在扩展韩国市场
- 丰田将向北卡罗来纳州新电池厂再投资21亿美元 投资总额达59亿美元
- 业内人士透露英伟达A100、H100等供不应求 但部分厂商将优先供应
- 传言称VR节奏游戏《节奏光剑》或将登陆苹果首款MR头显
- 苹果App Store去年创收1.1万亿美元 超九成归于开发者和企业
- 韩国半导体出口额同比仍在下滑 5月份降至73.7亿美元
- 外媒:苹果MR头显设计独特复杂 给生产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 机构数据显示特斯拉Model Y一季度在国内销售9.44万辆
- 苹果WWDC23主题演讲有望超过2个小时 成苹果最长主题演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