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移动开发者大会圆桌讨论:移动新四化
2012移动开发者大会圆桌讨论:移动新四化 src="http://image.techweb.com.cn/upload/2012/1019/img20121013506372910.jpg">
2012移动开发者大会圆桌讨论:移动新四化
腾讯科技讯 10月19日消息,由CSDN和创新工场联合举办的“2012移动开发者大会”于2012年10月19-20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会上,移动互联领域的领军人物、知名应用创始人等将共论当下的机遇与挑战,寻找和解析突破之道。
以下是圆桌讨论环节演讲实录:
主持人:首先有请圆桌讨论嘉宾咕咚网CEO申波先生、中国交通控公司研发中心总监王海峰、致远协创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徐石、AgileSource-协作交付(国际)有限公司业务拓展副总裁程勇,我把我的话筒交给CSDN《程序员》创始人蒋涛先生!
主持人蒋涛:大家好!我们请到了四位嘉宾,是四化的代表,两家是跟硬件相关的,两家是跟企业和行业相关的,我们就分别介绍一下自己公司和在移动上你们现在想做的事。
申波:我们公司是致力于App加硬件的方式为大家提供有趣味的健身软件,我们IT人士是国家的栋梁,身体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要积极锻炼,今天我来了一个相关小硬件,是149元人民币。
主持人蒋涛:我们可以作为抽奖奖品。
申波:IT人士大家都很忙,我们用游戏化的方式鼓励大家运动,而且还可以把运动成果分享到微博,分享给你的好友,甚至和好友组队PK、群殴都可以,希望大家多提意见。
徐石:我来自致远软件,我们企业在移动开发者大会算是另类,四化中移动的企业化,企业的移动,,我今天在这儿更多的是学习。我们看到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企业的云化和移动化,这个市场谁来买单?大家都在讨论说移动没有盈利模式,没有找到更好的收费方式,其实企业对移动的需求是非常高的,过去传统的ERP也好,业务软件也好,没有移动,或者说移动都是点状的。企业本身对这个需求非常强烈,我也提议很多开发者也来关注企业的移动市场。
主持人蒋涛:徐总在这个行当二十年了,致远现在在全国有多少家客户?
徐石:我们有专注于企业的工作管理和协同效率提高的细分的分支,现在大概有一万多家客户,有三百多万个客户端,每天都在使用。原来是PC端,现在大部分迁移到了移动终端,用手机就可以把日常管理工作、计划、很多日常运营管控的工作包含进去了,黏着度非常高,客户的重复购买频次非常好。
王海峰:我是来自中国交通控股的王海峰,企业的名字就能看出我和徐总是台上的同一类。原来是做交通行业的,也是从交通行业的最基本的信息化开始的,但是提到交通,我想大家一听到这两个字首先想到的都是移动的东西,因为交通无非就是人和货物从这儿到那儿,跟今天的主题是非常相吻合的。交通信息化和移动互联网结合是近年来刚刚开始的,毕竟移动的不像人、手机这样,它是车、是货物,对它的信息化相对困难一些。但是这个行业,移动互联可能更多想的是怎么样在智能手机上、在更能看到的互联方式上,我相信移动互联最终能够把移动互联扩展到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包括移动的车、移动的货物、移动的人。我们在交通行业其实就是想把这件事情做好。原来做交通信息化,人生活最根本的四个方面衣食住行,行是很大的一块,但是行上的移动互联怎么样做交通信息的服务是我们中国交通控股这几年来的一个新的方向。
主持人蒋涛:听起来有不少新的东西,我们一会儿接着讲。接下来请程勇。
程勇:我叫程勇,我们现在主要是针对零售行业提供移动化的一体解决方案,我在微博上讲到新四化的说法,我们也是在十多年的开源软件当中寻找新的基于开源软件的商业模式,用一句话来说我们做的就是把软件硬件化、硬件服务化、服务随身化、价格一体化。
主持人蒋涛:你有带你的设备来了吗?
程勇:没有,太重了。最后的结果就是比如你付了三百块钱你得到了什么服务,你得到了专业的终端绑定了你专业的业务,其中有一套后端的安全管控体系和专业的APN的数据卡,我们把针对企业的移动化过程全部形成一个闭环的生态体系,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主持人蒋涛:申总是大中型的健康类的企业,你觉得在做硬件化的过程中,用户的接受度怎么样?
申波:我觉得用户接受度是很高的,以前说物联网,过去更强调的是RFID等等,其实国内有很多硬件产品,现在都是独立的,可以说它是一个信息的孤岛。在中国有很多机会是可以把这些硬件产品承载更多的服务的。我们的健康秤以前就是称体重的,我们把网络服务承载给它,给产品赋予更多的功能,同时提高产品的价值,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大的一个趋势,就像Google也在做眼镜,其实眼镜也是传统的东西,但是它通过一些App和网络服务,实际眼镜只是一个服务载体而已。
主持人蒋涛:你做这个产品上市多久了?
申波:之前我们做的产品,一两年前做得还不是和手机联网的,是和PC连的,功能和思想是一样的,是需要联网的一个产品,做手机是因为手机更方面,连PC你必须走到电脑面前才能和它同步,但是手机可以随时随地做到这一步。做硬件相对做软件来说还是有一定门槛,因为它涉及到生产和工业设计,这方面需要有一些专业背景才好操作的。
主持人蒋涛:需要投资多少钱?如果把产品做出来。
申波:如果仅是把产品做出来并不花多少钱,中国的专业分工已经非常精细化了,比如一个好的主意可以找人设计硬件,设计模具和外形,再找工厂生产。如果一个很小的电子产品来说,我觉得拿一个样品出来应该几十万就搞定了,这个还是不太多的。为什么现在美国硅谷那边兴起硬件创业,也是因为生态链或者这个专业分工已经达到一个层次了,不需要我从头开始做很多东西,有专业的人士帮我们做,我们可以做“创客”,用自己的创意把自己的服务和软件承载在小小的硬件里,承载很酷的东西。
这个最重要的还是后端,你的后端的App和后端网站甚至相互之间的服务承载,就如做软件一样,这个需要一些人力和技术。
主持人蒋涛:最后给用户的渠道上,现在是什么样的情况?渠道成本或者通过什么渠道途径?
申波:这也是最近一两年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那时候要做一个产品首先要找代理商,现在电商这么发达,上淘宝或者你自建一个网站像小米手机一样,不需要做层级的代理,利用网络宣传和微博营销可以让很多人知道我这个产品了,然后就可以产生销售,带来收入。我觉得硬件在App的模式的优势既可以发展用户又可以带来很清晰的收入前景,当用户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还可以在用户上面做二次开发和增值服务,在App有千万级用户怎么获取收入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觉得App是把软硬件整合,提供更好客户体验的是一箭双雕的解决方案。
主持人蒋涛:程勇,你对申总有什么想了解的?
程勇:这个问题在于你定位切入在哪个细分市场,申总还是切入个人消费品市场。国内东软专门投入一家公司做跟申总类似的事情,我看过他们的腕表,我家里有一个,大概是两千多块,比这个贵很多。
我以前是做软的PMP平台,当你真正切入硬的时候你会发现硬件后端的产业链还是相对比较复杂,可能以前很多的一些专业名词都没有听过,你做一部手机背后大概有几百家供应商,一个软的人没有很大的资金投入,没有很好的管理时间成本的话,风险相对比较高。我记得去年我们跟蒋涛这边接触过,我们弄过开源硬件社区的方式,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讲现在有一些开源的很小的一体化的模块,包括CPU、内存都在一块,大概成本也就35美金。如果你想基于这个之上做一些很有趣的至少早期的原型验证的东西,现在成本来讲不是太低,但是规模性生产的时候,这就看你要瞄向哪个细分市场用户,形成怎样的销售模式。如果走传统的渠道销售模式,我觉得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因为这个不是在于你的技术成本有多高,而在于原来的商务成本有多高。
主持人蒋涛:你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模式去销售?
程勇:我们现在作为一个创业公司,我们更多的还是走直接客户的方式,因为我们原来是做企业的。
主持人蒋涛:原来卖软件系统,现在是软硬件一起卖给你了。
程勇:对,就像运营商一样,我们就是卖一个计划,你付了五百块的计划,你得到哪些相应的东西。可能在资金层面上有两块比较大的风险,一部分有点像债一样,硬件,你买一个受到再怎么便宜也要一千多块,最后折算到24-36个月的计划中,谁来为这个买单,这是很大的资金。另外你后面要结合软的,就是结合你的业务和后面的这套东西,需要投入人力研发,这些本身的成本就需要通过股权的方式融一部分资金来解决运营的问题。到了最终客户有一个最大的我们现在遇到的挑战就是传统行业的客户在接触这种软硬一体的方式也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可能从一台设备开始,然后十台,是逐渐扩展的,你有没有这么长的时间和扩展等到它的规模成长到能够跟你持平的阶段,这是需要不断的去优化运营过程的一个挑战。
主持人蒋涛:下面互动一下。你们就写问题微博上墙,我选中哪个问题,申总的奖品就送给谁。企业移动化市场现状是什么样子?企业的接受度和我们自己企业准备去做,碰到的机遇、挑战是什么?
徐石:现在企业的移动化市场,我觉得现状的机会在哪儿呢?过去的思考,因为云+端,端和云带来管理软件一次重新洗牌。其实很多开发者对这块关注比较少,以前管理软件非常重,客户的需求目前是非常旺盛的,客户接受度非常高,大家看到的是电子商务和门店的促销、供应链小的管理这些最先被云化或者移动化的,但是企业中间还是比较点状或者线状的,呈线条或者点的。企业目前第一在需求上表现为上下游之间沟通协作,第二是组织内部的各种任务工作的移动化,还有关键业务的审批,比如它的资金信息、供应商最关键的信息,它以切成片过后及时出现在各级领导的应用终端上,这个还可以进行互动和指令的下达。
现在企业对云化、移动化的要求是非常强烈的。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我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从管理角度来说,如果说协作管理如果不移动的话,基本是腿残,缺一条腿。反过来说,移动终端光强调简单的个人的生活方面,移动没有协同管理等于是脑瘫。协同不移动等于腿残,移动没有协作的思想和内容是脑瘫,现在大量厂商没有这个供应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主持人蒋涛:走向移动化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是什么?
徐石:在完成简单的搬家,比如通过微博或者其他简单的把管理软件往上搬,但是它太重,ERP系统是很难更多的信息搬上去,带宽容量也不太支持。还有就是可能在安全上,企业很重要的机密数据他有所担心,它的凭借一个是安全,一个是体量太大,还有是一些技术不完全成熟。
我看到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我们也正在努力做的就是把企业的上下游、组织内外类似于企业的facebook,企业之间的社交和社区化,我们会有更多的符合中国国情和客户需求的东西装进去,我们做得还是很长时间。我们这儿有很多很优秀的开发者,如果有很多好的创意和技术,我们非常希望有这方面的合作。
主持人蒋涛:你说企业买单就是说企业愿意为移动化花多少钱呢?是什么量级,是跟客户规模有关系?
徐石:现在my lisence每个客户端是500块钱,这个lisence是终身的,但是后面有服务费,还有server,是企业买单。将来可以租用,按流量,现在我们和中国电信(微博)和移动、联通也有合作,通过租用方式客户更接受这种更价值、黏度极高、价格又可以接受的范围,可以说找出一条路来。
主持人蒋涛:你看到哪一家自己做移动办公自己内部用得比较好?
徐石:非常多,比如有一家是装卫浴的一家很大的装修公司,每天工单要发出去,到现场施工,施工的结果又发回来,这个过程过去是很麻烦,要到单位领派工单,装完以后要填单子,现在在手机上就下单子了,做完以后照相,把整个施工过程全部拍下来,包括语音就上传,因为后端有各种各样的环节、审批工作流和中央管理环节,他们用得非常好,一下买了两百个Ipad搞这个。
客户在需要高度移动、离散和业务高度相关的环节,这里有众多的商业机会,在座的开发者可以在这方面动脑筋,实际是把传统的东西用新的手段提升后给你,同时把手机上非常好的应用反输入到管理软件以前没有的,手机上很多创造的应用在以前PC时代是没有这种思路和想法的,我们可以把这个东西反输送到业务中间去,这样客户的满意度还是非常高的。
王海峰:我们是给企业提供移动化的服务,主要还是把它传统的管理和生产业务扩展起来,跟徐总这边的移动办公类似,其实也是移动办公,比如公交企业这是典型的公交运输企业,它的管理包括对车的管理、司机的管理以及什么时候发车、什么时候该调度,这整套管理,原来是人工的平经验调度,大客车装GPS定位,其实就是把移动的管理模式开放到整个生产过程中,我觉得这是一部分,是2B的。
交通总体来说尤其城市交通还是要为公众提供服务,不管是公共交通、公交车、出租车、地铁、航空、铁路都是给公众提供服务的。现在我们跟很多企业也在交流,他们很愿意把他们的很多服务推向公众,而不是用传统的等公交车就在站台上等着。
主持人蒋涛:公交车数据现在能公开吗?
王海峰:现在公交公司很愿意把这些数据通过移动互联网方式公布给出行者。
主持人蒋涛:在美国拿Google地图等公交车,可以告诉你还有几分钟车就到了。
王海峰:我们和联通、电信合作推出了一款,公交车是一部分,就是看到每一条线路下一班车在哪里,下一步我们把这种服务做得更人性化,跟真正的移动互联结合起来。
主持人蒋涛:路况数据从哪里来?
王海峰:有两部分,城市交通有两大块,一个是基础交通的管理,就是公安交管,路上的“警察叔叔”,这是一大块。还有一块是管运营车辆的,就是用车来挣钱的,我们把公交车、出租车、客运、货运这些都是这些车辆,这些车辆由另外一个主管部门来管。通过这两部分的信息化的信息采集收集来的。有一部分现在路上很多摄象头,可以采集到时速、车速、流量这些信息,现在公交车、出租车都装了GPS,这些信息收集起来再加上一些深入的分析、算法,能够提取出来整个城市的交通路况。基本现在我们能从百度、Google上看到的这些路况红黄绿的那种基本是用后者来提取路况,准确率不错,覆盖率也很好。
主持人蒋涛:除了公共交通数据的移动化,其他还有什么移动化的应用吗?
王海峰:现在我们想做深入,比如说打车,现在基本上还是伸手打车或者打个电话,现在我们想把这种服务也做到手机端,我让你能够看到你当前位置周边有哪些空车,有停的有跑的,有空车,你可以跟司机做一个交互,当然是在保证安全情况下,或者通过公司或者通过什么,把这种方式已经推动到了移动端。
主持人蒋涛:你们内部是怎么区分移动和其他业务的?
王海峰:几块,城市交通是一个板块,中国交通控股是专门城市交通的,我们还有高速公路、铁路、航空这些都是其他的板块。跟移动互联比较紧的是城市交通,跟老百姓生活也是最紧密的。广州的这一款也是一个app,在store上都可以看得到,我们是六七月份推出来的,现在三四个月大概十万用户。日活跃用户量也很大,老百姓还是挺关注的,因为交通和其他方面的信息还不太一样,它主要是以政府投入的公益性为主,所以它后面有交通主管部门做一个信息的支撑,向公众去发布。
提问:零售为什么需要专用的硬件而不是用手机来实现?
程勇:我最近做这个,所以比较留意。最近一些互联网企业在疯狂的卡位O2O市场。我住五道口附近,我去吉野家吃饭的时候就看到很多人拿一个Iphone,里面有一个二维码。但是在吉野家的柜台上,旁边放了一个终端,专门扫那个码的设备,这个设备后面就连了一些系统,你去那儿吃的时候把类似于二维码的东西一扫,这样吃的过程中就可以打折。同时你也会看到另外一个现象,通常这种零售的小的店面里都会有一个收银机,很大的pos终端,看起来很复杂,我觉得未来的趋势,手机端相当于个人自带的设备,每个人都有,可以通过互联网有各种推广的券,成为一个手机打折卡的钱包一样。那一端你会看到有很多智能移动的终端,会变得很小,很小的设备上可能是基于安卓平台上的,上面也有一些应用,同时可以扫二维码,这样一对的话很快就可以做类似这样的O2O的业务。
个人这一端一定是你自带的手机或者安卓、windows都可以,在商家那边是专有设备,因为要保持安全性和长时间的使用,所以一定是专有的设备。现在专有设备的价格平均都是在五千到一万之间,看不同的厂商。这是针对商家的。
您可能也感兴趣: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八卦爆料,全天跟踪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
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
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
1.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
2.在添加朋友里,搜索关注TechWeb。
为您推荐
必应聊天放宽限制:每轮会话最多支持30次交流 每日上限增至300次
富士康计划2024年4月前在印度卡纳塔克邦生产iPhone
苹果数据显示iOS 16普及率超过80% iPadOS 16超过70%
Meta抢在苹果之前发布最新一代VR头显Quest 3
博通第二财季营收87亿美元 营收净利润同比仍保持增长
iPhone 15 Pro系列设计细节曝光:1.55mm极窄边框+弧边处理手感完美
再创历史新高 比亚迪5月新能源车销量24.02万辆
外媒称国内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已在扩展韩国市场
丰田将向北卡罗来纳州新电池厂再投资21亿美元 投资总额达59亿美元
更多
- 苹果MR设备最全爆料来了 售价或高达2万元 你会入手吗?
- 当红齐天集团重磅发布“四大平台”战略 首款5G超轻薄VR头显亮相
- 水滴公司2023年Q1营收6.06亿元 净利润4973万元
- 云集2023年第一季度总营收1.787亿元
- 英特尔发布公测版“英特尔® Developer Cloud for the Edge”硬件平台
- 京东618开门红成绩:首购新用户同比增长超30%
- 马化腾要收紧队形?腾讯张军回应:外部群聊天,不是跟公司内部说的
- 陈睿:“B站UP主停更潮”系误导 UP主商业化过去一年得到很大加强
- 华为光产品线金志国:已与近50家省份运营商发布了FTTR-B套餐
- 抖音新规:禁止公益类账号变现
更多
- 英特尔计划在韩国首尔建设一个数据中心开发实验室
- 半导体部件供应稳定等推动 5月份韩国汽车销量同比大增17.1%
- 现代汽车5月份销售2.3万辆电动汽车 连续4个月超过2万辆
- 必应聊天放宽限制:每轮会话最多支持30次交流 每日上限增至300次
- 富士康计划2024年4月前在印度卡纳塔克邦生产iPhone
- 苹果数据显示iOS 16普及率超过80% iPadOS 16超过70%
- Meta抢在苹果之前发布最新一代VR头显Quest 3
- 博通第二财季营收87亿美元 营收净利润同比仍保持增长
- 起亚计划2030年在欧洲销售超过50万辆电动汽车 占年度销量近三分之一
- LG新能源和现代汽车集团将斥资43亿美元在美合建一家电池厂